認識我們的大師指導團隊
請點選樂器圖片直達師資簡介
小提琴
師資及駐節藝術家
按照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本網站中文之譯文歸萬聲國際音樂節版權所有,如需使用請先告知)
Jingo Cho
小提琴
“無可否定的魅力與深度…如同激昂的抒情體卻帶有真誠地細膩直達心髓”—美國佛蒙特州日報TIMES ARGUS
小提琴家JinJoo Cho 正是21世紀藝術家的典範。自7歲的音樂會首次登臺,JinJoo Cho 多次於世界級賽事中獲獎,包含Indianapolis國際小提琴比賽、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Buenos Aires 國際小提琴比賽、Alice Schoenfeld 國際提琴比賽、以及於尹伊桑Isang Yun國際音樂比賽中榮獲桂冠殊榮。身為充滿魅力的女性獨奏家,JinJoo Cho也同時活躍於室內樂演奏、致力於音樂教育、音樂活動監製以及從事著作。以不同的身份自不同的角度切入,JinJoo Cho 精益求精地探討一位完美的古典藝術家能給予現代社會什麼樣的貢獻。
JinJoo 的足跡遍佈各大國際級演藝廳與音樂季,舉凡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的主廳「Issac Stern 禮堂」、Aspen音樂季、加州的La Jolla 音樂社區、德國慕尼黑王宮的Herkulessaal表演廳、德國著名古典音樂電台舉辦的Schwetzingen 音樂節、首爾藝術殿堂、世界五大音樂表演場地之一位於阿根廷的哥倫布劇院。合作的對象包含,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的Cleveland 管弦樂團、蒙特婁交響樂團、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爾市立交響樂團、馬德里Santa Cecilia音樂學院之古典交響樂團、美國鳳凰城交響樂團、North Carolina交響樂團、瑞士Lucerne交響樂團指揮James Gaffigan、堪薩斯城交響樂團首席指揮Michael Stern、蒙特婁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長野健Ken Nagano、多倫多交響樂團與皇家蘇格蘭國家管絃樂團音樂總監Peter Oundjian、知名電影音樂製作人譚盾、小提琴大師兼佛蒙特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aime Laredo、其妻現任教職於Cleveland音樂學院大提琴大師Sharon Robinson、鳳凰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Tito Muñoz、活躍於指揮舞台並為法國知名弦樂四重奏Ébène Quartet 樂團創辦人Mathieu Herzog、最年輕即獲得曼哈頓音樂學院教師資格的Itamar Golan、現任教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的中提琴大師Roger Tapping。除與知名的演藝團隊合作,JinJoo Cho 也經常巡迴演出當代作曲家的曲目以及少為人知的作品。
現任教於蒙特婁McGill 大學的Schulich音樂學院,JinJoo Cho 也曾將教育的熱誠置於Cleveland音樂學院與歐柏林音樂學院。身為Encore Chamber Music 室內樂創辦人兼藝術總監,JinJoo Cho提供Cleveland暑期音樂營給年輕的表演者,並不時走訪世界各地親授大師班課程。
身為Cleveland 音樂學院的校友(BM, MM, PS),JinJoo Cho拜師於小提琴大師Paul Kantor 與Jaime Laredo,並多次參與研習,包含柯提斯音樂學院、Kronberg 藝術學校、Aspen音樂學校、Perlman 藝術學校、紐約弦樂團研討會、Music@Menlo 室內樂學院以及Banff Centre 室內樂暑期訓練營。JinJoo Cho的演奏風格承襲Cavani 弦樂四重奏、Cleveland弦樂四重奏以及其師Jaime Laredo創立的Kalichstein-Laredo-Robinson三重奏。
JinJoo Cho 與其玩具貴賓狗Miso長住蒙特婁。喜好是參觀藝廊、收集裝飾磁鐵與文具以及聽獨立搖滾(Indie Rock)。
Diana Cohen
小提琴
身為「克利夫蘭室內樂節 ChamberFest Cleveland」創辦人兼共同藝術總監,小提琴家Diana Cohen 以樂團首席、室內樂家、獨奏家等多元的身份經營她的演藝事業。
自2012起,Diana Cohen 即為加拿大Calgary愛樂樂團首席,並且為自己設立了三重奏團體「Trio Terzetto」。2012年之前,Diana Cohen則以樂團首席與獨奏家身分參與各項樂團大型演出,舉凡加拿大Richmond交響樂團、美國Charleston、Kalamazoo交響樂團,美國國家劇團樂隊National Repertory Orchestra、Iris 交響樂團與Red 交響樂團。Diana Cohen也以獨奏家身份與許多樂團合作,對象包含美國的Holland交響樂團、Rochester交響樂團、Lansing交響樂團與Grand Rapids交響樂團。她經常與葛萊美得主「奧飛斯室內樂隊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以及「東海岸室內樂團East Coast Chamber Orchestra」並經常與知名的「世宗獨奏家室內樂團Sejong Soloists」、紐約的「騎士樂隊The Knights」、美國Cleveland交響樂團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
Diana Cohen 曾以室內樂首的身份為各音樂節演出,包含美國佛蒙特州的Marlboro 音樂節、伊利諾州的Ravinia音樂節、知名的Aspen音樂節、法國Giverny的室內樂音樂節、密西根的Great Lakes 音樂節、加拿大的Banff藝術節,以及其他大小藝文活動。Diana Cohen的合作對象包含著名的Guarneri弦樂四重奏、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當紅的Miró弦樂四重奏、曾獲葛萊梅最佳室內樂演奏的Cleveland弦樂四重奏以及Parker弦樂四重奏。合作的知名藝術家,包含日裔英籍的知名鋼琴家內田光子女爵士、美國至今唯一一位贏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金牌的鋼琴家Garrick Ohlsson與現為Marlboro 音樂節藝術總監的美籍鋼琴家Jonathan Biss。
在Cleveland音樂學院就學期間,Diana Cohen的優異成績
讓她獲得Cleveland音樂學院所開設的「Jerome Gross art prize藝術獎」以及在學院內舉辦的「Annual Darius Milhaud Performance Prize Concert鋼琴比賽」中拔得頭籌。就學期間與身為Cleveland弦樂四重奏創辦人的偉大小提琴家DonaldWeilerstein學習琴藝。
Diana Cohen 出身音樂世家。其父親Franklin Cohen為知名的單簧管演奏家,也同時是克利夫蘭室內樂節 ChamberFest Cleveland」創辦人。其弟Alexander Cohen 則是加拿大Calgary愛樂樂團的定音鼓首席。Diana Cohen的丈夫Roman Rabinovich也多才多藝
,他既是作曲家、藝術家、也是表演鋼琴家。同時,她的先堂 Lynette Diers Cohen也是備受尊重的低音管演奏家。
Sojin Kim
小提琴
Sojin Kim 演奏中所帶有的感性地抒情、亮麗的技術與豐盛的色調一直為專業評論家所傳頌。自2006於林肯中心的Alice Tully 音樂廳與茱莉亞交響樂團完成初次的獨奏會,Sojin Kim 的演奏事業遍及北美、歐洲與亞洲的演藝中心,包含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世界著名的維也納音樂金色大廳、座落於瑞士的KKL Luzern 音樂廳、首爾的藝術殿堂、世界知名的柏林愛樂廳。SoJin Kim 以獨奏家身份多次與知名樂團合作,包含捷克廣播交響樂團、聖彼得堡州立交響樂團、I Musici de Montreal音樂劇團、首爾市立交響樂團以及匈牙利布達佩斯州立交響樂團。
SoJin Kim 曾多次以室內樂音樂家的身份應邀於世界各地演出,舉凡義大利Due Mondi音樂季、德國南部的Kissinger Sommer 音樂季、印度的Sangat室內樂音樂季,並與多位藝術界翹楚合作,包括小提琴大師林昭亮、2010進入好萊塢名人堂的Jean-Yves Thibaudet、曾演出電影「Cello」的Lynn Harrell, 柯蒂斯音樂學院校長Roberto Diaz。自2017起,SoJin Kim 於南韓成立「麗水市國際音樂季」,並擔任藝術總監。
Sojin Kim 年僅24歲就被指派為瑞士Lucerne 交響樂團的樂團首席,合作至2013年。之後也持續以客座樂團首席的身份與瑞士的Bern交響樂團、慕尼黑交響樂團合作,並以客座副首席身份與德國Stuttgart廣播交響樂團以及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合作。
Sojin Kim 出生於南韓麗水市,自幼受教於美國。16歲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與小提琴大師林昭亮、田中直子修習並完成音樂學士、碩士學位,並曾受教於韓籍知名小提琴家Hyo Kang及美籍小提琴家兼Cleveland四重奏創辦人Donald Weilerstein。2016年五月,於美國Rice大學Shepherd音樂學院完成音樂博士學位,2014年,SoJin Kim 也正式任教於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
SoJin Kim的第一張CD於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錄製,並於2018由德國出版商Genuin Classics 發表,獲得廣大迴響。
Wayne Lin
小提琴
華裔美籍小提琴家Wayne Lin自2016起為首爾愛樂交響樂團首席。
自2008起,Wayne Lin 跟隨首爾愛樂交響樂團走訪歐洲、亞洲、美國,並多次為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label) 完成影音之錄製,與首爾愛樂交響樂團的緊密合作讓Wayne Lin 以獨奏家與室內樂家的身份揚名。此外,其身為獨奏家的表現也令他享譽國際,他多次成功地與國際知名的樂團完成演出,包含威斯康辛州的Milwaukee 交響樂團、綠灣交響樂團、伊利諾州的Fox Valley交響樂團,成都交響樂團、波蘭的Sudecka 愛樂交響樂團、捷克的Martinu與Hradec Králové 交響樂團等。
對室內樂的熱情讓Wayne Lin於多個室內樂團體展露頭角,其中包括首爾弦樂四重奏, Felix 三重奏 和Pace 室內樂團。亦曾出席南韓平昌音樂祭與首爾春天音樂祭的演出。除應邀演出外,Wayne Lin 也任教於韓國藝術綜合大學,指導室內樂與交響樂團演奏法。
Wayne Lin在首爾的舞台發光發熱前,Wayne Lin 於2007-2008曾任美國康乃狄克州New Haven 交響樂團之首席,並為揚名國際的「世宗獨奏家」團體的一員。在小提琴大師Glenn Dicterow指導下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完成學士,並於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在Peter Oundjian的教導下同時完成演奏家文憑及碩士學位。在學期間,他曾擔任茱莉亞音樂院交響樂團、耶魯大學交響樂團以及Tanglewood Music Center 交響樂團之樂團首席。先後與多位名師學習,包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Ani Kavafian,Milwaukee交響樂團首席Frank Almond,英國著名樂團Eroica Ensemble 音樂總監Michael Gilbert、以及現任教於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韓裔美籍小提琴名師Soovin Kim。
Wayne Lin現所演奏的小提琴為製琴匠人J.B. Guadagnini 於1779年製成的名琴,有綽號「耶穌復生」美譽。
Shih-Kai Lin
小提琴
“全神貫注!精確掌握音樂的意涵,表現絕佳的音樂戲劇性及結構感,林士凱的音樂感性並且真誠。“ – 美國休士頓紀事報
活躍於國際樂壇的台灣小提琴家林士凱,演奏足跡遍及台灣、日本、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古巴、委內瑞拉、奧地利、義大利…等國,他是Aspen Music Festival, the Steans Institute at the Ravinia Festival, La Jolla SummerFest, 台灣國際客家藝術季等國際音樂節的特邀演奏家,更曾與知名音樂家及樂團合作如:林昭亮、胡乃元、Paul Biss、中提琴家黃心芸、 Martha Katz、休士頓交響樂團、亞斯本音樂節樂團、長榮交響樂團 、國防部示範樂隊交響樂團、世界文明交響樂團...等。 林士凱致力於拓寬古典音樂的廣度,更喜歡向打破界限的演出形式挑戰:他參與了現代即興(contemporary improvisation)的演出,電 影 “Stand Up”(2009) 及“翻滾吧阿信”(2011)的電影配樂,更跨界與法國爵士鋼琴家 Jacques Loussier及美國著名現代芭蕾舞團Rioult等合作演出 ,表演不受限場地與聽眾族群,從坐滿國際級聽眾的頂級音樂廳到收留孤老的慈善安養院,他始終秉持著「要主動將音樂帶給人們的信念」。
林士凱亦是國際音樂大賽的常勝軍:2001年波士頓交響樂團青少年協奏曲比賽榮譽獎、2002年受頒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預備高中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 Pre-college) Frances B. Lanier最高榮譽獎,並贏得昆士交響樂團 (Quincy Symphony Orchestra) 協奏曲比賽首獎,波士頓音樂協會 (Boston Musical Society) 優秀青少年音樂家獎 、 2004 及2006年獲得台灣奇美藝術基金所頒發的藝術人才培訓獎、2005年榮獲青年音樂學者基金會 (Young Musical Scholars Foundation) 頒發的優秀青年音樂家成就獎。2006年榮獲亞斯本音樂節 (Aspen Music Festival) 的桃蕾絲‧迪蕾小提琴比賽第一名(Dorothy Delay Memorial Fellowship)以及第三十屆艾瑪霍格大賽金牌 (Ima Hogg Competition), 其精湛且充滿個人風格的演出,獲得全場滿堂采,亦實至名歸的得到全場觀眾投票選出的最佳觀眾獎。賽後更與休士頓交響樂團演出,獲得當地媒體高度贊賞。於2009年林士凱再度獲得夏茲(Schadt Violin Competition)小提琴比賽第三獎。
五歲習琴,林士凱先後就讀光仁小學音樂班、 師大附中音樂班國中部,師承初亞蘭及李淑德。赴美後,先後就讀麻州胡桃山藝術高中、茱麗亞音樂學院 、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師從Marylou Speaker Churchill、林昭亮, 田中直子 (Naoko Tanaka),及Miriam Fried。他也受許多大師指導, 如 Earl Carlyss, Pamela Frank, Gil Shaham, Mihaela Martin, Valery Oistrakh, Igor Ozim, Michael Tree , Sylvia Rosenberg, Donald Weilerstein…等。茱麗亞音樂院畢業, 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林士凱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師大附中、福星國小、光仁小學。
2018年,林士凱應聘擔任萬聲國際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
Giora Schmidt
小提琴
“無法抵抗的吸引力,猶如引人入勝的抒情文帶著溫暖的色調與無窮的熱情” - 摘自Cleveland Plain Dealer誠懇家日報。
小提琴家Giora Schmidt 以獨奏家身份與諸多著名樂團合作,包含亞特蘭大、芝加哥、Cleveland、費城等交響樂團,以及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附屬交響樂團、多倫多、溫哥華交響樂團以及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
Giora 也曾於世界一流的演藝廳完成獨奏與室內樂演出,其中包含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JFK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舊金山表演藝術中心、巴黎羅浮宮以及大東京武藏野文化廳。音樂季的參演,包含北美歷史悠久的Ravinia音樂季、Santa Fe 與蒙特婁音樂季、Bard音樂季、Scotia音樂季以及Music Academy of the West。更與許多卓越的音樂家合作演出,其中知名人物舉凡,曾獲葛萊梅獎的俄派鋼琴傳人Yefim Bronfman、小提琴家帕爾曼、祖克曼,曾演出電影「Cello」的Lynn Harrell、知名的美籍大提琴家Ralph Kirshbaum與中提琴名師Michael Tree。
出生於費城的以色列音樂家庭,Giora從四歲開始習琴。就讀茱莉亞音樂學院期間,Giora獲得名師指導,包含澳籍有「神童」稱譽的Geoffrey Michaels、現任職曼哈頓音樂學院提琴教授Patinka Kopec、獲美國總統柯林頓頒國家藝術勳章的傳奇小提琴教育家Dorothy DeLay、帕爾曼等, 並特別受到小提琴家祖克曼悉心的指導。Giora對於教育的努力以及對音樂的熱誠,讓他成為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教師,近期更被任命為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助理教授。
藉由引進科技與社群媒體,Giora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拉近年輕小提琴家、音樂熱愛者與古典音樂的距離。Giora 曾獲頒林肯表演藝術中心所舉辦一年僅贈與五名優秀音樂家的Avery Fisher職業生涯獎、古典錄音基金會(Classical Recording Foundation)所提供的Samuel Sanders獎以及茱莉亞音樂學院的Starling獎學金。
Giora 使用的小提琴為意籍製琴名家Giuseppe Rocca於1830年代所製作,琴弦則由百年歷史的維也納琴弦品牌Thomastik-Infeld, Vienna贊助。
鋼琴
師資及駐節藝術家
按照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ANDREI BAUMANN
鋼琴
身為一位活躍的獨奏家與室內樂家,Andrei Baumann舉行過的演奏會遍及美國、歐洲、加拿大與委內瑞拉。2009年1月29日,Andrei Baumann得到Borromeo弦樂四重奏嘉賓藝術家大獎並於波士頓的Jordan音樂廳成功地演出。2008年五月,於卡內基音樂廳內的Weill獨奏廳與小提琴家Lily Francis 共同出演卡內基音樂廳的「奇才初登場系列Distinctive Debuts series」。其他著名的演出,包含於洛杉磯郡立美術館「週日現場演奏會系列」中發表的獨奏會(由美國電台KCSN 88.5FM現場轉播)、加州Crocker美術館「古典樂系列」中所發表的獨奏會、參與美國紐約Caramoor 音樂季以及與被譽為20世紀後期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Itzhak Perlman 所開設的Perlman Program中參與演出。Andrei 曾多次應邀至各鋼琴名家的大師班中進行演出,包含曾於舒曼國際鋼琴大賽奪魁的鋼琴大師Elisso Wirssaladze、八歲就加入樂團參與演出有「神童」之稱的烏克蘭籍鋼琴家Pavel Gililov、2010年獲頒皇家愛樂協會「年度最佳樂器演奏家獎」的鋼琴名師Leon Fleisher、耶魯音樂學院鋼琴教授且參與北京奧運音樂會的Claude Frank、鋼琴名師Marc Durand。Andrei 所參與的音樂季,包含義大利Sermoneta的國際音樂學校、奧地利Krems的東西方音樂季、德國Böhlen的國際室內樂課程、芬蘭Kuhmo室內樂音樂季、加拿大Banff藝文中心以及Orford 藝術中心、以及美國的Aspen音樂季與Perlman 音樂課程。
近期的演奏會,包含與著名Auburn交響樂團及其指揮Peter Jaffe共同於「2017的母親節節日音樂會」演出Grieg鋼琴協奏曲、與大提琴家Susan Lamb Cook 和朋友們共同舉行多次室內樂音樂會。Andrei 經常於加州的加州大學的Mondavi藝文中心、Folsom的Harris 表演劇場、Crocker美術館、以及其餘位於北加州的表演會場進行演出。Andrei 近期發表第二張專輯「Miroirs」,將巴赫、德布西、拉威爾的作品詮釋得淋漓盡致。
Andrei 於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完成鋼琴演奏碩士、並於取得德國Stuttgart 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藝術教育文憑、且在多倫多Glenn Gould皇家音樂學院完成音樂學士。Andrei的演奏風格受其師影響,包含加拿大鋼琴家Andre Laplante、美籍鋼琴大師Jamie Saltman、以及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中主持鋼琴室內樂課程的鋼琴家Vivian Hornik Weilerstein。
Andrei 於麻州Weston的Rivers音樂學院中任教。他同時也是緬因州Encore/Coda 音樂營鋼琴主任並長年任教於Sacramento青年交響樂團暑期音樂坊。此外,他亦是Weston的Rivers音樂學院所舉辦的「A. Ramon Rivera 鋼琴比賽」評審委員。
Zsolt Bognár
鋼琴
同時具有鋼琴家、主持人、以及作家等身分,Zsolt Bognár 全方位的職業發展不但如流星般炫目且重新詮釋了人們對21世紀的音樂家的定義。
正如同Zsolt Bognár所主持的得獎影片輯「活在經典Living the Classical Life」打響各階層的古典音樂家的名聲,Zsolt Bognár的努力亦博得音樂界各方人士的一致好評。同時身為鋼琴家的Zsolt Bognár,也在北美、歐洲及亞洲各地舉辦一場場激勵人心的演出。
Zsolt Bognár 的鉅作「活在經典Living the Classical Life」旨在找尋古典音樂大師及挖掘他們表演中透露出的迷人特質。合作的對象包含,鋼琴界三冠王阿緒肯納吉、美國當紅的女中音Joyce DiDonato、新興女鋼琴家王羽佳、曾獲葛萊梅獎的鋼琴家YefimBronfman、2011年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金牌得主Daniil Trifonov、曾獲葛萊梅獎的美國小提琴家Joshua Bell、六屆葛萊梅獎與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音樂得主John Corigliano、葛萊梅最佳古典聲樂獨唱並為曼哈頓音樂學院榮譽博士的美籍女中音Susan Graham及其他眾多知名人物。在65部影集中(還在增加中),這部影輯持續地與傑出的參演藝術家們激盪,探討他們鮮為人知的成長故事。
身為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契約音樂家與傑出音樂教育家Sergei Babayan的門徒,Zsolt Bognár以獨奏家、音樂會表演者與室內樂樂手的身份踏遍北美、歐洲與亞洲。他的演出地點舉凡,紐約的林肯中心、92街Y,華盛頓DC的甘迺迪中心、柏林、維也納、慕尼黑、阿姆斯特丹、東京、芝加哥、洛杉磯。Zsolt Bognár也是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眾多節目的常客,包含現場轉播全程音樂
會、訪談、詩歌朗誦、歷史表演者與劇作的探討等。Zsolt Bognár 的首張專輯「Franz & Franzwas」是與葛萊梅獎得主製作人
Philipp Nedel於柏林合作的佳品,其中對於舒伯特與李斯特作品的詮釋被國際媒體們喻為經典。
在眾多演奏的曲目中,Zsolt Bognár 在德國、俄羅斯以及浪漫派樂曲的表現上尤其受矚目。Zsolt Bognár經常於音樂會開始前給予解說音樂會的主題,並藉由彈奏偉大作曲家少為人知的作品,與聽眾一起探索作曲者本身與藝術潮流間所產生的衝突與連結。
Zsolt Bognár 也藉由探討音樂與作曲者的人生作為吸引新觀眾的手法。他兩次走上TEDMED (TED大會中關注健康醫療的子項目) 舊金山舞台進行演講,其演講內容被164個國家近172,000名觀眾同步轉播。
Zsolt Bognár於2009年榮獲「藝術家表演協會潛力新星Artist Presentation Society Auditions」,稍後兩次應邀於芝加哥文化中心為紀念知名女鋼琴大師海斯爵士「Dame Myra Hess」的音樂表演系列中出席。2012年的「歐洲青少年古典音樂節Young Euro Classic festival」中,Zsolt Bognár 首次於柏林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就達成座位全滿「sold-out debut 」的空前盛況。身為國際藝術協會的榮譽主席,Zsolt Bognár的成就讓他在各大媒體亮相,包括音樂界著名的「國際鋼琴雜誌International Piano」、澳洲傳媒
「The Examine」、華盛頓郵報以及Zsolt Bognár個人的部落格
。在其部落格中,Zsolt Bognár也揭露其師Sergei Babayan與當代偉大鋼琴家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幕後的音樂家生活。
Hitomi Koyama
鋼琴
出生於日本東京,Hitomi Koyama曾數次參加維也納DICHLER鋼琴大賽並連續獲獎,也曾獲得Leni Fe Bland音樂獎。身為獨奏家同時也是室內樂樂手,讓Hitomi Koyama的演藝行跡遍佈美國、奧地利、捷克以及日本。她對於表演所表現出的熱誠,也同樣展現在她的教育事業上。Hitomi Koyama以講師的身份於Wittenberg University 以及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工作,也於辛辛那提音樂學院的預備學校教授鋼琴。她曾於各學術單位發表獨奏會以及教授大師班課程,其中包含Ohio北方大學、Ohio大學、普洛威思頓學院、西塔肯基大學、以及Wright州立大學。她的學生成績優異,先後贏得獎學金、美國內外大小賽事,並於美國各知名音樂學院、大學繼續深造。
Hitomi Koyama現執教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預備學校以及紐約的新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並且也為緬因州Atlantic音樂季客座教授以及日本長野市信州藝術營的鋼琴教授。
Hitomi Koyama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完成音樂學士,之後相繼於Mannes 大學以及維也納音樂學院完成音樂碩士學程,目前計劃取得辛辛那提音樂學院博士學位。他的表演風格來自啟發他的名師們,包含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教授Martin Canin、鋼琴大師Victor Rosenbaum、維也納古典演奏樂派藝術大師Peter Efler以及現任教於辛辛那提音樂學院的鋼琴名家Eugene Pridonoff。
Denys Proshayev
鋼琴
「聲音魔術師」、「音樂名手的最高境界」與「俄羅斯的優西比烏(精通音樂的長老)」是音樂評論家們對於Denys Proshayev的演奏評價。
生於法國的布雷斯特Brest,Denys Proshayev在漢諾威音樂學院時期的教授Prof. Vladimir Krainev正是俄國著名音樂大師Heinrich Neuhaus的得意門生,同時也是柴可夫斯基大賽的金獎得主。
Denys Proshayev 更擔任Prof. Vladimir Krainev 之助教超過十年,期間亦在日本知名指揮家大植英次Eiji Oue門下學習指揮。
Denys Proshayev在大大小小的國際賽事中展露頭角,其中包含於瑞士Vevey為紀念「鋼琴的聖徒」克拉拉·哈斯基爾所成立的Clara Haskil音樂比賽、於烏克蘭紀念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霍洛維茲所舉辦的「Vladimir Horowitz inMemoriam」音樂比賽以及德國舉辦的歐洲鋼琴家比賽「European Piano Competition」。其音樂生涯的最高成就莫過於在2002年ARD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RD」中獲頒首獎殊榮。
Denys Proshayev也曾獲得其他用以肯定傑出藝術家的獎項,包含Mecklenburg-Vorpommern International Festival得獨奏家賞,此獎也曾頒給21世紀最偉大的女小提琴家之一Julia Fisher、德國中生代最佳大提琴家之一的穆勒修特Daniel Müller-Schott、英國新銳小提琴家丹尼爾˙霍普Daniel Hope。
Denys Proshayev 曾與許多知名的樂團合作,舉凡慕尼黑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德國的各城市知名廣播樂團(慕尼黑、柏林、科隆、萊比錫、法蘭克福、斯圖加特、漢諾威)、法國蒙地卡羅愛樂交響樂團、西班牙巴賽隆納交響樂團、俄羅斯聖彼得堡愛樂樂團以及大阪愛樂樂團。其中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家,包含知名德國指揮家Gerd Albrecht、賽維亞皇家交響樂團的總指揮John Neal Axelrod、現任普魯士室內樂團的音樂總監Daniel Inbal、俄國聖彼得堡模範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總指揮Alexander Dmitriev、英國著名的大鍵琴演奏家兼指揮家的Christopher Hogwood、現任德國德勒斯登愛樂樂團首席指揮Marek Janowski與Michael Sanderling、現任英國Bournemouth 交響樂團總指揮Kirill Karabyts、現任教於烏克蘭國家音樂學院指揮教授的Roman Kofman、善於指揮韋瓦第與韓德爾音樂作品的義大利籍指揮Andrea Marcon、日本知名指揮家大植英次、曾獲波蘭政府頒發最高榮譽「白鷹司令勳章」的偉大指揮家 Stanislaw Skrowaczewski、曾為威瑪德國國家劇院與國立樂團的藝術總監的瑞典籍指揮家Stefan Solyom、現為美國Minnesota州立樂團的音樂總監並贏得葛萊梅獎的芬蘭籍指揮家Osmo Vänskä。
Denys Proshayev的表演曾在各知名地點舉行,其中包含慕尼黑王宮的赫拉克勒斯廳「Herkulessaal」、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大學、德國的柏林音樂廳、萊比錫的布商大廈、巴登˙巴登宴會廳、多特蒙德音樂廳、法蘭克福舊歌劇院、杜伊斯堡的莫卡特大廳「Mercatorhalle」以及世界各地的愛樂音樂廳 (德國科隆、波蘭華沙、俄國聖彼得堡以及烏克蘭基輔)。
Denys Proshayev 同時也發展室內樂領域,也以靈活地手法經營其演藝生涯,探索新型態藝術類型與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其室內樂的合作夥伴,包含德國新生代小提琴家Veronika Eberle、受小提琴天后Anne-Sophie Mutter力捧的德日混血小提琴家Arabella Steinbacher、德國中生代最佳大提琴家之一的穆勒修特Daniel Müller- Schott以及來自西班牙的弦樂四重奏團體Cuarteto
Casals。2011年,受到瑞士知名的舞蹈指導Martin Schläpfer邀請,Denys Proshayev 成為了杜塞多夫的萊茵芭蕾舞團「Ballett am Rhein」其知名企劃「b. 10」的一員,並在其中表演Alfred Schnittke的鋼琴弦樂團協奏曲。Denys Proshayev與Martin Schläpfer及其芭蕾舞團「Ballett am Rhein」緊密的合作成
功的詮釋了一首首經典的鋼琴作品,包含巴哈、貝多芬、李斯特、史克里亞賓,並將表演帶往德國的杜賽朵夫、杜伊斯堡Duisburg、路德維希堡音樂節「Ludwigsburger Schlossfestspiele」。
除此之外,Denys Proshayev 也將演藝事業擴展至指揮,曾以客座指揮身份與德國的普魯士室內樂團、柏林愛樂室內樂團、Osnabrücker交響樂團、烏克蘭的國家愛樂樂團與馬其頓共和國的愛樂樂團合作。2011至2015年間,Denys Proshayev也以首席客座指揮的身份帶領烏克蘭的Lviv 愛樂交響樂團。Denys Proshayev指揮過的歌劇作品,舉凡莫札特的「魔笛」、柴可夫斯基的「黑桃
皇后」、華格納的「羅恩格林Lohengrin」、理查史特勞斯的「厄勒特克拉」、威爾第的「弄臣」、「西蒙˙波卡涅拉」
Denys Proshayev的法國作曲家Jean-Philippe Rameau的鍵盤小品專輯於2006年由Sony/BMG發行,並獲得一致好評,且被德國時代週刊「Die Zeit」選為最佳古典音樂CD之一,與被喻為「霍洛維茲以來最好的鋼琴家」紀新Evgeny Kissin、日本音樂界有「神童」之稱的五嶋綠、當紅三大俄國指揮之一的楊頌斯Mariss Janson。2013年,Denys Proshayev 發行他的第一張鋼琴作品專輯,
曲目包含舒曼的「蝴蝶」、「大衛聯盟舞曲Davidsbündlertänze」與「阿拉貝斯克」。2014年,Denys Proshayev發行的專輯中,曲目有Alfred Schnittke的鋼琴弦樂團協奏曲、「五箴言5 Aphorisms」與「Gogol Suite」,其中雙鋼琴的部分是與贏得巴黎國際鋼琴比賽首獎的Nadia Mokhtari一同完成,並獲得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與巴伐利亞廣播「Bayerischer Rundfunk」的讚賞。
2019年的新專輯也即將發行,曲目包含Alfred Schnittke首度公開於世的「Suite in old style」四手聯彈,而此曲將由Denys Proshayev與新生代法國女鋼琴家Nadia Mokhtari共同完成演出。此琴譜之撰譜者為烏克蘭作曲家Alexander Shchetynsky,並於2017底由德國漢堡的「漢斯˙思考司基Hans Sikorski
Edition」出版社發行。Denys Proshayev近期以及緊接而來的企劃中,預計合作的對象,包含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烏克蘭基輔室內樂樂團、德國Mainz州立交響樂團、「共振室內樂隊Ensemble Resonanz」、德國Duisburg愛樂樂團、蘇黎世室內樂團、「
赫爾辛堡交響樂團Helsingborg Symphony Orchestra」、烏克蘭國立交響樂團以及一系列預計於歐洲舉行的音樂會,地點位於德國的柏林、慕尼黑、俄國的聖彼得堡、莫斯科、奧地利的維也納、法國的里昂以及烏克蘭的基輔。
2018年 起,Denys Proshayev以藝術總監的身份經營德國Wasserschloss Gesmold音樂節,此活動為德國下薩克森邦(Lower Saxony)領地內第一且唯一的國際鋼琴音樂節。此外,Denys Proshayev也開始以教授身份至荷蘭歷史最悠久的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執教。
Hsuan Lara Lo
鋼琴
“爆發力十足,火一般的鋼琴家”- 中國時報
鋼琴家羅萱出身於音樂家庭,三歲起由母親啟蒙學習鋼琴,
後隨林瓊華老師、張美惠老師、及宋允鵬老師等習琴。先後畢業於古亭國小音樂班、師大附中國中部音樂班、以及師大附中高中部音樂班,後以優異成績考取德國漢諾威音樂院,同時攻讀鋼琴演奏以及音樂教育,師從世界著名的挪威國寶級鋼琴家-Einar Steen N.kleberg, 深受教授喜愛,並於2009 年以最高分成績畢業於德國漢諾威音樂院,榮獲德國鋼琴演奏家文憑及德國音樂教育家文憑。
在台學習期間羅萱就經常獲獎:如台灣省台北市鋼琴比賽第二名、行天宮菁音獎鋼琴大賽銀牌...等,留德之後更在第五屆義大利魯賓斯坦大賽中拿到年輕藝術家獎,並獲知名日本鋼琴家中村弘子女士的邀請,頒以全額獎學金參與The 9thHamamatsu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羅萱的演出履獲好評,此後更獲邀於美國大西洋音樂節、上海鋼琴音樂節、薩爾茲堡音樂節、桃園國際國樂節等大型音樂節中擔綱獨奏演出,2011年羅萱受中華民國外交部邀約,出訪中美洲,並於巴拿馬、尼加拉瓜、及洛杉磯等地演出。她以獨奏家身份和台北市立國樂團、台北陽光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青年樂團、台灣國立實驗合唱團、長榮交響樂團等知名團體合作演出。羅萱曾受許多大師指點,使得她的彈琴的風格更加多元而豐富:如H. Nakamura, Karl-Heinz Kammerling, S.Perticaroli, J. Rouvier, O. Yablonskaya, V. Margulis, H. Leygraf, A. Jasinski, P. Skoda, B. Berman, D. Bashkirov…等,深受大師們的喜愛。
羅萱的演出足跡跨越台灣、日本、中國大陸、德國、奧地利、法國、義大利、美國…等,活躍於國際樂壇。
除演奏外,羅萱在音樂教育研究上也有突出的表現。在教授的大力推薦之下,她在市立漢諾威音樂學校實習,並與教授專研「華德福教育法」(Steiner-Waldorf Education)。在歐洲相當受到重視的華德福教育是以人智學理論為中心,倡導擺脫傳統的系統式教育,而以激發人類潛能的方式來學習。在將華德福教育用於音樂教學中的實習演練中,羅萱得到許多啟發,她對人腦潛能及音樂的關聯性感到十分有興趣,便開始跟從著名的醫師音樂家-Dr. E. Altenmueller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進而發表了論文-《給音樂家的心智訓練》(Mental Training for Musicians),從中探討人腦潛能與音樂演奏的關聯,並將之運用於音樂教育及演奏上。此論文使羅萱獲得了滿分的殊榮,並隨後獲聘於德國Braunschweig Melodia 音樂學校任教。
自2011年返台後,羅萱執教於師大附中音樂班、南門國中音樂班、光仁國小音樂班等,並於2014年羅萱與台灣青年音樂家們以「實踐音樂走進生活裡」的理念在政府之監督下成立公益演藝團體「銅板表演藝術」,並擔任藝術總監。
大提琴
師資及駐節藝術家
按照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Yves Dharamraj
大提琴
引人入勝的一流技術 (紐約太陽報)
溫暖豐盛的曲調恰如繁盛而成熟的樹枝 (波士頓音樂情報Boston Musical Intelligencer)
完美的器樂控制力以及深邃而優雅的作品詮釋,讓YVES DHARAMRAJ 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
獨奏家、室內樂音樂家、音樂教師,讓法裔美籍YVES DHARAMRAJ 以不同的身份在世界各地為音樂界貢獻心力,其曾經表演的地點,包含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 華盛頓DC的JFK甘迺迪中心;芝加哥的芝加哥交響中心、Ravinia 音樂季、芝加哥文化中心;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 加拿大渥太華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德國的柏林音樂季;多明尼加的國家劇院;巴拿馬爵士樂音樂季;曼谷的泰國國家文化中心。
Dharamraj的活躍讓他多次於知名賽事中獲得首獎,賽事包含休斯頓交響樂團舉辦的「艾瑪霍格大賽」、「Irving M. Klein國際提琴大賽」、佛羅里達交響樂團舉辦的青年藝術家比賽、茱莉亞音樂學院以及美國提琴教師協會舉辦的弦樂比賽。與Dharamraj 合作過的對象,包含美國休士頓交響樂團、綠灣交響樂團、佛羅里達交響樂團、茱莉亞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加拿大艾德蒙頓交響樂團;多米尼加共和國交響樂團。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百年校慶中,Dharamraj與其交響樂團在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主場地「大衛芬格廳」共同完成威廉舒曼的「A Song of Orpheus 」。
Dharamraj 的室內樂家身份讓他有機會與許多知名音樂家合作。合作的對象,包含曾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Sir Simon Rattle、譽為20世紀後期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的Itzhak Perlman、首位獲得伊莉莎白大賽及帕格尼尼大賽首獎並現任教於新英格蘭音樂院教授的女性小提琴家-Miriam Fried、中生代小提琴家Christian Tetzlaff、小提琴大師林昭亮、「當代室內樂樂隊」創辦人之一的Gilbert Kalish、知名的美籍大提琴家Ralph Kirshbaum、曾獲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獎的Mischa Dichter、兩度獲得葛萊梅獎最佳歌劇錄製的女中音Isabel Leonard以及許多來自Emerson、Cleveland、Guarneri與Orion 弦樂四重奏團隊的朋友們。
對於當代新音樂酷愛,讓Dharamraj創立了genre-defying Bohemian Trio三重奏團隊並且同時身為前衛音樂團體Ne(x)tworks的大提琴家。為了拉近民眾與古典音樂的距離、Dharamraj 熱心於藝術教育與宣傳並加入不同組織施展所長,包含卡內基音樂廳所屬的Ensemble Connect、Weill音樂機構、茱莉亞音樂學院以及紐約市教育局。了解藝術事業對於社會文化的重要性,更讓Dharamraj毅然駐足注重社會影響的古典音樂新團隊「Decoda」、卡內基音樂廳的官方附屬室內樂隊,並於阿根廷的Cordoba成立New Docta 國際音樂季以培養拉丁裔後進。
Dr. Dharamraj 於2018加入藝術名校美國Vassar 大學的教師團隊。於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接受奔放敢言的大提琴名師Aldo Parisot指導,以優等成績完成藝術歷史學士(專長於中世紀地中海歷史),音樂碩士、並完成演奏類最高水平的藝術家文憑(Artist Diploma)。之後,Dharamraj繼續與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大提琴名師們Joel Krosnick、Darrett Adkins深造並完成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並於2006-2009擔任Joel Krosnick之助教 。Dharamraj 也曾受教於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教授Paul Katz。
Dharamraj的愛琴為法國製琴名匠Jean-Baptiste Vuillaume於1842年的傑作,此琴製作於他當時位於巴黎皇家宮殿劇院附近之工作坊。
除了音樂,Dharamraj也喜愛品嚐勃根地與波爾多葡萄酒,並是芝加哥小熊棒球隊、坦帕灣海盜橄欖球隊以及英超兵工廠FC足球隊的死忠支持者。
Adrienne Taylor
大提琴
Adrienne Taylor 的表演行跡遍佈世界以及美國各大重要音樂廳,包含邁阿密海灘的新世界演藝中心「New World Center」、芝加哥的哈里斯劇院「Harris Theatre」以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擁有葡萄牙北方交響樂團「Orquestra do Norte」助理大提琴首席的身份,讓Adrienne的獨奏與室內樂音樂會響徹歐美及亞洲。2010-2012年,Adrienne以大提琴家的身份為波士頓四重奏「Boston Public Quartet」貢獻心力。此外Adrienne也與其他前衛室內樂團隊有著緊密的合作,舉凡舊金山老而彌堅的四重奏團隊「Kronos Quartet」、邁阿密由各方好手集結而成的「Sphinx Virtuosi」,馬友友的絲路室內樂團。合作過的藝術家,包含常與馬友友合作的室內樂鋼琴家Emanuel Ax、參與絲路室內樂團的俄籍小提琴家Johnny Gandelsman、現任教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的中提琴大師Roger Tapping,與其他眾多知名音樂家。Adrienne如泉湧般的靈感來自多元化的演藝事業經營,她與大師們的緊密合作各種項目,包含作曲、歌曲、電影、戲劇、舞蹈等。近期的演出項目,包含美國羅德島的芭雷表演藝術營「Festival Ballet Providence」、表演藝術舞團「Island Moving Company」、三一表演劇場「Trinity Repertory Company」。Adrienne 也在Danielle Davidson與Shura Baryshnikov成立的新型態舞團「Doppelgänger Dance Collective」中擔任音樂總監與首席大提琴。除與舞蹈藝術的合作,Adrienne也與抒情流行歌手Benvindo Cruz 合作專輯「Kilimanjaro」並成功在維德角音樂獎「Cape Verde Music Awards」提名最佳作曲。除流行歌曲,Adrienne也與室內樂作曲家合作完成多首室內樂曲,包含現為絲路室內樂團的小提琴手Jessie Montgomery、艾美獎提名作曲家並為「Kronos Quartet」契約作曲家的Kareem Roustom以及現為UC Berkeley 教授的日籍作曲大師上野健。Adrienne自己也為大提琴獨奏譜曲並於2018年發表個人第一張專輯「SoLa」。
Adrienne在Indiana大學與大提琴泰斗堤剛、出版豐富的大提琴名師János Starker學習並完成音樂學士與演奏家文憑。之後前往Northwestern大學與丹麥籍大提琴大師Hans Jørgen Jensen 深造並取得音樂碩士學位。Adrienne是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中獲得Sistema 獎學金的50位好手之一,並在期間與委內瑞拉青年交響樂團及社會組織「El Sistema」共同合作。汲取從「El Sistema」獲得經驗與靈感,Adrienne 在音樂教育組織「Community MusicWorks」中所開設的日間交響樂課程「Daily Orchestra Program」深受後進推崇。
Adrienne 目前於「Community MusicWorks」中的日間交響樂課程「Daily Orchestra Program」擔任總監兼常駐大提琴家。她的教育熱情使此訓練課程家喻戶曉,而她的表演才華亦讓其樂團「MusicWorks Collective」享譽國際。
Matthew Zalkind
大提琴
紐約TIMES讚譽「如歌唱、如雄辯,深刻而完美」。
美籍大提琴家Matthew Zalkind 以獨奏家、演奏家、室內樂家的身份走訪世界各地。
Zalkind 以獨奏家身份與多個樂團共同演出協奏曲,其中知名樂團,包含紐約Albany 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莫斯科Musica Viva Moscow室內樂團、Utah交響樂團、南韓統營國際音樂營交響樂團、加州Music Academy of the West 音樂營交響樂團以及茱莉亞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的指揮,包括西雅圖交響樂團指揮Ludovic Morlot、國際級指揮Thierry Fischer、六次葛萊梅獎得主Giancarlo Guerrero、紐約Albany 交響樂團指揮David Alan Miller,與其他指揮名家。
Zalkind 的表演節目遍佈各大知名文藝中心,舉凡華盛頓DC的菲利浦美術館、位於猶他州鹽湖的Gardner Hall 、莫斯科音樂學院、芝加哥文化中心為紀念知名女鋼琴大師海斯爵士「Dame Myra Hess」的音樂表演系列、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華盛頓JFK甘迺迪中心的劇院「Terrace Theater」以及北京音樂廳。
他同時以室內樂家的身份與許多音樂節合作。知名音樂營,包含佛蒙特州的「Musicians from Marlboro」音樂營、新墨西哥州的「Music from Angel Fire」、華盛頓州的「Olympic Music Festival」、Missouri州的Innsbrook Institute音樂夏令營、Alabama州的Twickenham Festival音樂節、以及芝加哥Steans Institute所舉辦著名的Ravinia’s暑期音樂學院。
Zalkind 的室內樂演出頻繁地在重要的場地舉行,例如卡內基音樂廳的Weill演奏廳、華盛頓JFK甘迺迪中心的劇院「Terrace Theater」、紐約的Alice Tully音樂廳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知名的Harlem弦樂四重奏合作,讓Zalkind可以與爵士樂傳奇人物Stanley Clarke、Chick Corea 與Gary Burton 走訪世界各地。
Zalkind與其夥伴Alice Yoo 現同為丹佛室內樂音樂營「Denver Chamber Music Festival」藝術總監,就職典禮會在2019舉行。
Zalkind 曾獲華盛頓國際音樂大賽「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首獎、並獲獎於北京國際大提琴比賽、南韓尹伊桑國際音樂大賽以及茱莉亞音樂學院大賽。在國際三大音樂賽事之一「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更是擠進八強之一。
Zalkind 在音樂教育相關事業有極高興趣。在學期間,四年榮獲「Gluck Community Service Fellowship」並為紐約市內社區醫療單位貢獻所學,範圍多達五個市鎮。目前Zalkind正於丹佛大學的Lamont音樂學院執教。
美鹽城出生的Zalkind,表演風格受多名大師的影響,包含善用鈴木教育法的名師Richard Hoyt、現於Utah大學執教的Pegsoon Whang、「Orion弦樂四重奏」創辦人Timothy Eddy、大提琴大師並為密西根大學教授Richard Aaron、1966柴可夫斯基大賽冠軍Lawrence Lesser與丹麥籍大提琴大師Hans Jørgen Jensen。Zalkind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完成音樂學士、碩士並於密西根大學完成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Zalkind所演奏的大提琴是由作品極為珍稀的義大利佛羅倫斯名匠Luigi Piatellini 於1760年的傑作。琴弓則是由有「英國François Tourte」之稱的製弓匠人John Dodd所製作。
亞歷山大技巧
師資
Lori Schiff
茱莉亞音樂學院教授,專精「亞力山大教學法」
Schiff 從1991年起,就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中以「亞力山大教學法」專家身份,將其教學技巧遠播國際各大學習單位,期間1993-2015年曾長駐國際知名音樂節「The Aspen Music Festival and School」。
自2017九月起,Schiff開始以教師、資深教師身份出席紐約Riverside Initiative活動。並於2018年九月起,開始以副總監身份在紐約Riverside Initiative 監督亞力山大教學法的師資訓練。
Schiff 於1987年自紐約American Center for the Alexander Technique(ACAT)取得亞力山大教學法教育資格,並且在倫敦建構式教育中心拜師此教學法專家Walter and Dilys Carrington完成研究所學程。
她於西北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小號演奏並於曼哈頓音樂學院完成音樂碩士學位。
Schiff 以亞力山大教學法教師身份於大都會歌劇院的「Lindemann青年藝術家音樂營」、紐約「92nd Street Y」文化中心貢獻所長。她也同時為ACAT 教師認證學程中擔任資深教授。
Schiff 也應邀於各大教育單位擔任講師,其中包含,Maryland 大學歌劇院、新世界交響樂團「The New World Symphony」、美國軍隊樂隊、美國軍隊合唱團、西點軍校樂隊、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德國Neumarkt的國際Meistersinger音樂學院與中華青少年交響樂團。其所教授的大師班地點,包含大都會歌劇院、茱莉亞音樂學院、美國國家歌劇院、卡內基音樂廳駐廳室內樂團、曼哈頓音樂學院、美國軍事單位Fort Meade、西點軍校、紐約將音樂唯一音樂核心教程中小學「Special Music School」、Maryland大學青少年交響樂團、Maryland大學國家交響樂音樂學院、Baltimore 青少年交響樂團、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Aspen劇院、Aspen俱樂部、以及ACAT。
2013年,Schiff受邀於協助影劇大師Anna Deavere Smith 在其舊金山的「Acting and Empathy course」中傳授亞力山大教學法。2014年,Schiff再次獲Smith邀請回舊金山與她共同指導Smith的表演課程「Personal Narratives: Global Identities」。
Schiff 為美國亞力山大教學法社團(AmSAT)之資深教師,並協同社團每年於各地點舉辦大師班,諸如舊金山、Ann Arbor、拉斯維加斯、紐約、波士頓、Minneapolis。AmSAT 第25年度大會在Schiff 的監督下於紐約成功集結同為亞力山大教學法的教師們成為史上最盛大的活動,並且獲得廣大的迴響。
2011年,Schiff以客座講師身份出席瑞士Lugano 的亞力山大教學法國際代表大會。
Schiff 曾於Aspen Music Festival and School董事會中擔任音樂委員會主席一職長達9年,並為ACAT董事長兼主席長達5年。
Schiff現為AmSAT董事會成員。
除在國際團隊中服務,Schiff 也在紐約擁有私人的亞力山大教學法教育單位。她是Flight Feather Productions, LLC的創辦人,並帶領團隊研究並提升表演者們的教育系統。Schiff協同電影配樂作曲家Lance Horne創辦的創意實驗室「Creativity Lab 」目標是整合群體創意、激發公眾靈感。
身為熱衷馬拉松的業餘跑者,Schiff已完成四場馬拉松、多場半馬以及大大小小5-10km的長跑。
班多紐琴和
探戈室內樂
師資及駐節藝術家
按照英文姓氏字母排序
Juanjo Mosalini
班多紐琴
世界第一位成立班多紐琴教育機構的探戈大師
1972年4月29日Juanjo Mosalini 生於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 。
經歷:
Juanjo Mosalini 以班多紐琴先驅、表演者、作曲家、教授等身份在過去30多年名揚國際。跟隨其父「班多紐琴泰斗」「阿根廷探戈的國寶」Juan Mosalini 學習班多紐琴,並跟隨知名電影配樂作曲家Gustav Beytelmann學習鋼琴與和聲學,於18歲即在國際表演中嶄露頭角。他是班多紐琴手中少數可以經常至各大音樂廳中舉辦獨奏會的音樂家,其合作對象眾多,包含巴黎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倫敦Barbican藝術中心、義大利Teatro Massimo of Palermo劇院、義大利米蘭的威爾第劇院、義大利Siena音樂學院、羅馬Santa Cecilia管弦樂團、雅典古劇院、Orange 古羅馬劇院、維也納莫札特音樂廳、法國巴黎的Salle Gaveau 音樂廳。也與眾多知名藝術家團隊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包含比利時爵士樂大師Toots Thielemans、法籍爵士樂打擊樂手Mino Cinelu、法國音樂團隊「探戈計畫」、加拿大「太陽劇團」、法國知名女小提琴手Catherine Lara、法國流行歌手Julien Clerc、烏拉圭裔法籍女歌星Eli Medeiros、法國女歌星Juliette、以推廣科西嘉民謠「Corsian folk music」著稱的音樂團隊I Mouvrini、美籍女高音Julia Miguenes。
Juanjo Mosalini 與不少知名的音樂家共同創作電影配樂,包含法籍作曲家同時也是奧斯卡音樂獎得主的Gabriel Yared (作品: Jean-Jacques Annaud的勇氣之翼)、與知名作曲家Eric Serra(作品:盧貝松的終極追殺令)以及表演作曲家Philippe Miller (作品:Jacques Martineau的完美傢伙)。
Juanjo Mosalini 亦擁有自己的樂團,如與吉他手Vincente Bögeholz 合創的Bögeholz/Mosalini二重奏。Juanjo Mosalini除了嘗試在二重奏中引入數位媒體、電子音樂等新型態音樂表演,更邀請爵士貝斯手Olivier Sens 一同表演。Juanjo Mosalini亦創立Mosalini Teruggi Cuarteto 樂團,成員包含貝斯手兼作曲家Leonardo Teruggi、鋼琴手Romain Descharmes以及小提琴手Sébastien Surel。
教育生涯:
Juanjo Mosalini 是第一位於歐洲成立班多紐琴課程的教授,其課程授於法國Gennevillers 的Edgar-Varèse(CRD)音樂學院。自2009年起,他就持續帶領學院的探戈樂團至各地參演。Edgar Varèse (CRD)音樂學院也成為班多紐琴的搖籃、並擁有最完整的班多紐琴學程,而從2018起Juanjo Mosalini也成為此學程的領導者。Juanjo Mosalini 經常以常駐藝術家的形式或開大師班的方式至各地進行文化交流,行程包含2018年四月於首爾、2017年八月於義大利Cagliari、2017年一月於Avignon等。
近期作品:
1. 2017年二月,與所創團隊Mosalini Teruggi Cuarteto 發表專輯「Chamuyo」,由Aparte Music發行。
2. 2016年三月,與團隊Bögeholz/Mosalini 二重奏發表專輯「Delta y mar」
3. 2015年,與團隊Sens/Mosalini二重奏發表專輯「Discrete time」
4. 2014年,與所創團隊Mosalini Teruggi Cuarteto 發表第一張專輯「Tango Hoy」
Copyright © 2019 Tonebank Inc. 保留一切權利。